第(1/3)页
就算进去了,也要先花钱请保头,这笔钱保头得一部份,另一部分用来买通当地的彝族头人。因此直到进入新社会后,关于凉山到底属于哪种社会制度,都还存在着争论。
这个时期也发生过意见很搞笑的事情,很能说明其社会制度的特殊。抗战时期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飞越驼峰,有几架飞机在凉山失事,美国飞行员跳伞后被当地彝民抓住了。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从天上掉下来的也好,从地上来的也好,我抓住就是我的钱财。彝族头人认为是天公送下来的娃子,第一件事就是把飞行员的鞋脱了,强迫他做苦工。
由于是盟军的飞行员,国民政府就通过汉源的地方军阀羊仁安来寻找。先打听飞行员在哪个家支手里,然后拿银子去赎,谈价钱。
一般的人是五五坨银子,但赎美国飞行员就得翻倍,因为头人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比较珍贵。
即便是建国后也有类似的问题,五二年一个调查组去凉山调查的时候,一起有两个二十来岁女同志,一个头人看上了,想拿银子来买。工作队的领导就和这奴隶主开个玩笑,问他出什么价钱?头人说胖一点的多些,五十锭银子,瘦一点的少些,四十锭银子。这说明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凉山州里买卖人口依然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要改造社会首先就得研究社会,那个时候的学者和后世民科学者不是一回事儿,他们真正深入到了凉山州里,研究后认为凉山一共有四个社会阶层,第一个阶层彝语叫“色坡”,意思是“主子”,指黑彝奴隶主;第二个阶层叫“曲诺”,指广大的百姓,也叫“白彝”;第三个阶层叫“阿家”,指安家娃子;第四个阶层叫“嘎西嘎诺”,“嘎西”的意思是锅庄,“嘎诺”的意思是围着锅庄转的手脚,指锅庄娃子,也就是家庭奴隶。
得到的成果其实不少,比如对奴隶进一步细分为“单身奴隶”和“安家奴隶”;又比如认为既不能够用古代东方奴隶制,也不可以用希腊罗马典型奴隶制来套凉山州的奴隶制度,甚至和藏族等其他国内少数民族制度也不一样。
凉山州的奴隶制度没有那么发达,发展也没有那么充分,是一种从原始公社末期保留了一个比较长的尾巴后刚进入奴隶制的特殊社会形态,给它定名为“氏族奴隶制”是非常恰当的。
只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种调查被中断了,等到大家重新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后,凉山州的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能从这些以前的学者留下的资料里寻找当时的一些痕迹了。
人文社科都是相通的,这种形态其实完全可能就是春秋前除了殷商这样大型政权之外,华夏大地上很多部族的现实情况,可以非常具象化的代入。
能有机会看看这样的书籍,周至当然是非常乐意的。
回到村里,周至便开始变得繁忙了起来。
第(1/3)页